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新闻 > 正文内容

“2024天府金融指数”发布 专家热议“共建科技金融生态 做好五篇大文章”

2024-10-25 10:02其他新闻

10月23日,“2024天府金融指数”发布会暨“共建科技金融生态,做好五篇大文章”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和四川银行联合承办。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原局长欧阳泽华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郑新业分别致辞,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发表主旨演讲。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主持。

欧阳泽华以视频形式发表致辞。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希望中央金融监管部门一如既往地加大对四川金融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指导四川进一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助推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二是希望四川省级有关部门、金融机构要胸怀“国之大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全省工作安排上来,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宗旨,以更高站位强化使命担当,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赋能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金融强省乃至金融强国建设注入更强动力。三是请中国人民大学结合今年天府金融指数报告的分析研究,积极谋划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现代金融体系,为四川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郑新业在致辞中指出,“天府金融指数”是中国人民大学智库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从2017年开始已连续编制并发布八期。指数为各中心城市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希望天府金融指数专家团队继续跟踪研究金融前沿问题,推动指数报告的成果转化,更好发挥咨政建言作用。他提到,科技金融是“五篇大文章”之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本次会议汇集政产学界专家,围绕共建科技金融生态的具体路径和做好五篇大文章的关键方向展开讨论交流,期待各位专家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吴晓求以《中国资本市场生态链:从四边形到五边形的扩展》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需要政策的适度引导,政策引导需要尊重市场规律和保护市场机制。近期,中国人民银行推出针对资本市场的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生态链由四边形变成了五边形,此次创新性工具的出台也是中国人民银行向现代化中央银行转型的关键一步,对资本市场发展有着重大历史意义。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财政政策应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减税和扩大支出来稳定经济预期。财政政策相较于货币政策主要作用于经济结构的改善和经济长期增长,当前是财政政策发力的有利时期,如何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平衡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权与事权,并优化财政体制以提高地方政府经济建设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黄继承发布了《2024天府金融指数》报告。他介绍,由四川省金融学会、四川银行支持,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联合编制的2024天府金融指数(TFFI)已正式出炉。2024年天府金融指数紧跟中国金融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进行了指数体系的调整,在保留原有传统金融分指数基础上,创新性地构建了包含“五篇大文章”指数和文化金融指数的新金融分指数,将指数维度拓展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从业环境、人力资源、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文化金融十个维度,并且新增拉萨,将跟踪评价的中心城市扩展为36个。

根据2024天府金融总指数,排名前十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广州、重庆、南京、武汉和天津。总体上看,36个中心城市天府金融指数的得分呈现整体上升的态势,但是排名出现一定的变化。大部分城市的金融综合发展步伐稳健,在一些特定的金融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北京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地位稳固、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持续强化;深圳和广州的TFFI指数得分继续上升,金融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杭州强化人力资源,助力金融发展;成都和重庆的金融发展稳中求进,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成效突出;武汉、天津关注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济南、哈尔滨、太原这三个城市,他们立足自身的优势,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福州、南昌、贵阳扬长补短,金融实力有所增强。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梅冬州对报告进行了点评,系统阐述了其在衡量地区金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天府金融指数以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十个维度,全面评估全国36个中心城市的金融发展水平,特别针对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和成渝双城经济圈进行了深入分析。2024年指数在保留传统金融分指数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引入了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等新兴维度,助力金融强国建设。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降低金融周期相关指标权重,提升制度性指标的权重;二是从区域内城市金融业务往来密集度出发进行评价;三是增加衡量金融业开放的分类指标,以更好反映区域金融的国际竞争力。

圆桌研讨环节,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四川银行行长郑晔,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和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等嘉宾围绕“共建科技金融生态,做好五篇大文章”这一主题展开研讨。

雷曜分析了关于科技金融生态的三个议题。他指出,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下,面对较严格的分业金融监管框架,我国商业银行在政策指引下不断强化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满足其在各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需求。同时,国有资本在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领域有较好的表现,相关机制创新如降低返投要求、优化考核模式等正在持续推进。此外,关于资本市场退出,雷曜认为并购市场已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对扩大并购类股权贷款试点范围、适当放宽股权投资金额和比例限制等增量政策持乐观态度。

陈卫东认为,金融体系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科技成果转化需找到技术开发、商业化运作和政府支持之间的平衡点。完整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应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的投入,以及资本市场的耐心资本和银行体系的创新支持。四川在科技金融生态方面已有一些好的经验值得总结。为推动科技企业发展,各地政府应进一步激发科研活力,建立科技成果与资本连通平台,并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地方政府需制定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政策,细化国资创投的容错机制。此外,要支持银行提高科创企业融资支持效率,在具备市场条件的地方可以鼓励商业银行设立专营机构,制定针对性授信风险管理体系,并与地方政府合作加强对战略性产业的支持。同时,还应完善科创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保险政策,建立风险缓释和不良资产处置体系,以保障金融生态健康发展。

郑晔就地方银行如何扶持中小企业和科创企业分享了深刻见解。他强调,金融机构需理解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构建分工协作体系,培育金融文化。四川银行作为中小银行,应立足本地特色经营,实现本地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以服务区域经济。在科技金融方面,郑晔认为中小银行应深入理解区域产业特点,提供定制化服务,同时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以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针对大银行与小银行在服务企业方面的界限和差异竞争问题,他认为,大银行与小银行在规模经济、市场覆盖范围和资源投入上存在差异,中小银行应发挥本地优势,发挥亲缘、人缘、地缘优势,以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

张明阐述了对于如何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理解。他表示,科技金融是全新事物,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如何让国内金融资源更好地服务于自主创新至关重要。他总结了做好科技金融的七种武器:一是运转良好的广义股权市场,需解决外资和民间资本流入下降、国有股权投资基金绩效评价机制亟待改革等问题;二是发展垃圾债市场,提高企业发债违约容忍度;三是商业银行加强与优秀VC、PE基金合作,做好投贷联动;四是发展并购市场,为股权投资者提供良好退出渠道;五是共建科技金融生态群,加强各部门和主体间的科技创新合作;六是发挥政策性银行在科技金融中的重要作用;七是构建政府信用的科技担保体系。其中,政策性银行和构建政府信用的科技担保体系是中国科技金融的独特优势,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希望通过这七种武器,帮助中国的科创企业成功跨越从发明到创新、从创新到创新扩散的两个死亡之谷,推动国内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增长效率。

涂永红表示,科技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头等大事。针对科创产业技术不确定性大、投资周期长、风险高、外溢性强等特点,需要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她指出,我国的金融体系是银行主导的,大型银行不仅有资本金、声誉、科技和市场优势,还有筛选优质企业、大规模迅速调配资金的机制,与科技金融的规模性、组织性特征高度适配,是科技金融资源配置的主力军。因此,她围绕大银行服务科创金融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发挥好科技金融主力军作用;二是大型银行应充分利用金融集团的优势,探索科技金融新模式;三是用好“看得见的手”,为科技金融发展营造良好生态。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郭彪主持研讨环节,并与现场嘉宾进行了提问与互动。出席会议的嘉宾还有有关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负责人,高校和金融学会负责人,产学研各界专家学者以及财经类媒体代表。

据悉,“天府金融指数(TFFI 指数)”由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编制完成,基于“理论、政策、实践”的维度,旨在评价我国36个中心城市的金融综合发展水平,促进各城市加强相互了解,实现错位竞争和错位发展。TFFI以现有金融理论为指导,兼顾传统与新兴金融业态,体现国家金融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科学构建指标体系。数据来源和编制方法公开透明,具有可复制性,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动态追踪和评价金融发展情况,已连续编制并发布八期。(记者 王祯祯)

更新于:18天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