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保险 > 正文内容

杀父骗保、制造222起事故……保险欺诈防不胜防

2024-10-29 13:35保险

继泰国杀妻骗保、河豚毒素杀妻骗保后,近日,湖南一男子驾车坠河谎称父亲溺亡的杀父骗保案,再次引发公众对骗保案件的关注。一起起保险欺诈案件屡见报端,考验着保险业反诈“防火墙”的建设。

业内律师表示,保险机构内部控制不完善和违法成本低助推了保险欺诈行为的发生。预防保险欺诈,需要险企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加大科技投入,通过信息共享监测预警骗保风险。

投保意外险后杀父骗保

面对高额保险金的“诱惑”,少数不法分子铤而走险,为了进行保险诈骗,甚至连亲人都不放过。

近日据媒体报道,湖南安化一男子刘某驾驶着一辆花费8000元购买的小汽车不幸落水,之后他谎称自己是跳车逃生了,父亲没能及时逃出,溺水而亡。而刘某在事发前,已经替父亲在7家保险公司成功投保,受益人均为他自己。目前,嫌疑人刘某已经被警方刑拘。

类似“自导自演”的保险欺诈行为可谓是屡见不鲜。近期央视新闻报道,湖北武汉的李某为骗取保险公司赔偿金,一年多时间蓄意制造222起交通事故,获利33万元。这些事故相似得像复制粘贴。此前,还有泰国杀妻骗保、河豚毒素杀妻骗保等一桩桩案例触目惊心。

据官方数据披露,自今年4月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联合金融监管总局稽查局开展保险诈骗犯罪专项打击以来,公安经侦部门对150多起重特大保险诈骗犯罪案件立案侦查,打掉保险诈骗犯罪团伙近50个,涉案金额近5亿元。

综合来看,保险欺诈多发于意外险、车险等领域,但医疗险、农险,乃至宠物保险等险种也未能幸免。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振辉认为,保险欺诈更多出现在意外险、车险等领域,是因为这些险种相对更容易发生事故,给保险欺诈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陈振辉进一步分析,保险欺诈频发的背后,一方面是部分保险机构内部控制不完善,风险识别与处置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一些不法分子欺诈保险的违法成本较低,难以得到应有的惩罚。此外,一些保险机构为了追求业务规模和业绩,忽视了对保险欺诈风险的防范,也是导致保险欺诈频发的原因之一。

行业需强化协同与信息共享

可以说,保险欺诈行为的与日俱增,正在蚕食保险业的经营硕果。市场呼吁完善反保险欺诈长效机制,将风险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为防范和化解保险欺诈风险,提升保险行业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在顶层设计上,今年金融监管总局出台了《反保险欺诈工作办法》,突出反欺诈工作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强化科技赋能和大数据应用。

保险欺诈、骗保背后往往是一桩桩违法犯罪案件,需要保险业与公安司法机关联手搭建“防火墙”。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自2024年4月底至11月底,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会同金融监管总局稽查局联合开展了为期7个月的保险诈骗犯罪专项打击行动。

保险公司除了加强制度建设,还可以用哪些举措来防范保险欺诈?业内普遍认为,相较于保险公司“单打独斗”,建立全行业信息共享机制更有效。

对于信息共享机制,行业协会已有所关注。今年6月,保险业协会发布《关于保险行业积极开展反保险欺诈工作的倡议书》提到,推进协作机制,形成合力打击,各会员单位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经验分享和交流,共同研究和探讨反保险欺诈工作;加强与公安、司法机关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建立有效的反保险欺诈工作机制,发现涉嫌犯罪行为,应立即向公安、司法机关报案,并配合进行侦办,形成内外联动、共同打击保险欺诈行为的强大合力。

陈振辉建议,保险公司要建立反欺诈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平台,实时监测和分析保险业务数据,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与其他保险公司、监管机构和第三方机构建立信息共享和合作机制,共同打击保险欺诈行为。还需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对保险欺诈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

(责任编辑:刘思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更新于:23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