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会是提振消费的关键拼图吗?
从今年下半年起,很多机构找到李佳咨询,这样的趋势在近期更加明显。李佳是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副院长,长期研究老龄社会与银发经济的一线变化。
12月16日,李佳告诉和讯网,其中包含投资机构、平台企业以及一些食品领域的龙头企业等等。投资机构更多是在看项目,企业的关注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想知道在早期阶段如何打造新的产品和服务;二是琢磨如何将现有的产品触达老年群体。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设定为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之首,其中银发经济作为方向之一被明确提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旨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随着以基建为主的硬投资趋于饱和,人口投资也是潜力很大的一个方向。在财政支出的投向和范围方面,会议也提出,要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等领域。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的重点工作定调后,相关政策细节接连跟进。
12月13日,央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到,加大银发经济直接融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银发经济企业在主板上市。
12月23日—24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也将支持扩大国内需求列为明年六大任务之首。其中,第一条举措就是“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大力提振消费”。
看上去,政策资源的方方面面都正在向发展银发经济倾斜。在此基础上,基于当前银发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如何更好地补短板、增后劲,让银发经济的市场真正活跃起来,惠及民生,而不是仅仅是在政策催动下的一阵虚火。从扩内需、提振消费的视角看,银发经济如何才能成为关键拼图?
“银发经济不是被制造出来的。”李佳说:“从金融支持银发经济的角度看,是想倡导资金脱虚入实,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市场对银发经济的认知还不到位,不管是大的框架分类还是小的细分市场都还没有形成。在此情况下,政策支持更像是在就虚论虚。社会资源与资金还没有真正匹配到老年人的真正需求。”
投资机构:缺乏陪跑耐心
投资机构虽然想要掘金银发经济,但是目前仍存在关注点不均衡的情况,直白点说就是,缺乏耐心,对于天使轮和IPO前夕的项目更感兴趣。
这是李佳从前来咨询的投资机构所关注的面向中看到的特征:找项目的多,但是不管是他们关注的点还是政策文件中提到的方向,更多集中在两端,早期或准IPO的项目,真正缺钱的、需要陪伴的中间轮次的项目乏人问津。
“明显会感觉到投资的层次是不清晰的,投资机构没有耐心陪着一家企业一轮轮过来,前来炒概念的多,但真正陪你一起走的人并没有出现。”李佳说。
2018年,中国的人口结构出现标志性的转变: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与0—14岁人口数量持平。老龄化开始不可逆地降临在中国社会。在2020年,银发经济一次首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
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将发展银发经济与创造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并列,并提出‘加强老年人职业技能培训以提升其就业能力;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仅过半年,政策对于发展银发经济的重视程度以及紧迫性进一步提升,相关的支持文件接连推出。
央行发布的《意见》还提到,支持符合条件的已上市银发经济企业通过发行股份等方式进行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用好区域性股权市场,为非上市银发经济企业非公开发行、转让证券提供服务。支持相关经营主体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融资。积极发挥中债信用增进公司等专业债券信用增进机构作用,为中小银发经济企业发债提供增信支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审慎有序探索银发经济领域资产证券化,探索已证券化资产的还原计算。
但是投资机构现在也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因此更倾向于先投收益较快的项目,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投中间很难看见效益,在银发经济领域,投资机构要么往前,要么往后。
12月26日,一位曾在央企投资部门供职的人士对和讯网称,国资大部分是想pre IPO的,因为他们更倾向于风控逻辑,对投资失败“零容忍”,即使可以“尽职免责”。投早期项目的话,距离上市太遥远了,很可能都离职了也看不到项目上市。而跟养老相关的项目这几年虽然也在看,但普遍存在的毛利率低的问题,“不挣钱”。
从养老相关的项目看,李佳接触到的项目更多是在天使轮、PreA轮,他们的难题是到B轮没有人往下接。
而养老产业仅仅是银发经济的面向之一。但在李佳看来,目前存在的一大问题是,到底什么是银发经济,内涵和外延投射至现实生活中的样貌到底为何?
李佳一直认为,银发经济是一个特别大的概念,但是现在一提到银发经济首先被想到的仍然是养老产业。有关两者的关系,应是以银发经济促进养老产业,而不是仅以养老产业带动银发经济。
而当前有关银发经济的概念仍然较为笼统,缺乏细分。“旅游、教育、服务、制造,相关领域都需要条分缕析,不能一概而论,而有关养老金融、养老医疗这样的领域一般的企业也涉及不到。”
供给侧:认知错位
近来邀请李佳去开内部会议的机构也在增多,其中不乏官方的研究机构。
就在前两天,在一家研究机构组织的一场讨论会上,李佳同携程、腾讯等平台企业的代表一同参与,议题设置仍然是围绕养老产业而展开。
2018年起,李佳开始涉足老龄化议题的研究,出版多本有关老龄话题的畅销书。尽管用了6年的时间,当前市场面对这一议题时,认知仍不足。李佳认为这是当前发展银发经济现存的最大堵点。
“我们现在没法去想象老龄化,面对‘老‘这种状态,其实很多人还充满了误解,比如一说到老龄化、银发经济,大家首先就会想到养老,进一步是养老机构,会天然的认为老年人都是不花钱的人,是没有需求的人,这些都是错误的认知,导致很多企业在产品设计之初就没有把适老化的问题考虑其中。”李佳认为,这是目前供给侧出现的错配,没能特别清晰地界定、理解老龄化。
当把老龄化仅仅认定为衰老时,企业去试水银发经济往往很难找到结合点,目前仅是在观望。近来找到李佳咨询的企业一方面想要了解政策导向和市场现状,另一方面也想知道老年人的需求以及银发经济可能触发的商业模式。
认知之外,李佳还认为,金融对于银发经济的支持尚不足,导致有待发展的企业融资难,发展受限。此外也有政策在特定领域干涉过多的情况存在。
一方面需要财政投入,但与此同时在一些领域也会对私人部门产生挤出效应。发展银发经济似乎还需要厘清政府兜底保障的领域和边界。
“原本资源是有限的,但在某些方面投入太大,会把市场的很多东西挤裂掉。”李佳说,“比如说老年大学,我认为这是一个养老之外的满足多元化需求的场景,但是现状是越是高退休金的老人,越可以享受到低价甚至是免费的老年大学,结果就是所谓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却无法实现市场化。”
财政发力银发经济已是大势所趋。山西、山东、天津、陕西、云南、江苏等多个地方已经出台有关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
李佳认为,随着投入的加大,补贴越高,越容易导致企业不思进取,不努力提高经营能力,市场化行为在此背景下很难发生。
“政府在这个方向一定要把职能理清,兜底到底怎么兜?现存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情况是,越是有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老人越能享受到低价格、高质量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怎么发展?”
重要的仍是意识转变。
李佳告诉和讯网,银发经济被放在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重要位置上,但如果还将它视为纯粹的民生保障范畴,其实是没有把银发经济当作一个真正具有活力的市场去培育的。过程中政府支出势必会对私人部门发挥活力的空间产生挤出效应。央国企做高端养老院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很多民营企业在看养老院项目,看过之后就发现自己做不了,不管是中高端的还是普惠的都很难有切入点,利润偏薄,所以养老院近几年新入局的企业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传统的企业在其中回转。”
需求不足背后
在今年9月,宏观领域的专家还在就增量政策应该促消费还是拉投资展开争论。到当前的时点,促消费扩内需无疑是接下来一年的重点经济工作之首。
从当前的消费数据看,在“以旧换新”政策的强劲推动下,今年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396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但消费长期偏弱的主因仍存,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63亿元,同比增长3.0%,低于市场预期的5.1%,增速环比下降1.8个百分点。
CWM50学术委员会主席、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近期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居民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服务消费比重较低,如健康保健领域消费占比仅为8.8%,远低于美国的22%。未来居民的服务消费将是推动消费型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而在银发经济领域之中,不仅涵盖消费板块之中的零售和消费服务,同时也存有大量的基础设施的适老化改造任务。较好适配当前宏观经济领域扩大内需的急迫点。
不过在李佳看来,当前银发经济市场的发展仍然存有一定的“诡异”之处,对老年人需求的误读正在使银发经济的发展背离当前促消费的总体政策导向。
以老年餐为例,一说到老年餐,就会想到老年助餐,怎么便宜怎么做,“既没消费也没拉动就业,谈何鼓励银发经济的发展。”
实际情况是,市场需求侧的层次丰富,关键点是需要各司其职:把市场的交给市场,把需要政府兜底的交给政府。“这样既能保障安全性,同时也能将市场发展起来,但现在好像全部都是缠绕在一起的。”
另一个诡异之处是,在过去的实践中,中国市场上并没有跑出1—2家头部企业。比如说成人纸尿裤市场,即便是有了一些品牌,但整个市场仍然呈现高度分散的局面,这就意味着市场一方面缺乏标准,另一方面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技术投入提不高,价格下不来。
李佳认为,背后反映出的问题是,一是细分市场没有发展起来。二是个别产业的补贴仍过高。“只有将补贴往下减,这些公司才会真的跑出来,开始说真话。相当于倒逼他们去思考,到底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才能真正有自己的造血能力,进而吸引到资金。补贴没有降下去的话,其实这些企业对于资金的渴求程度也不高,另一方面也缺乏向投资人去证明商业逻辑的动力。”
市场培育时间增长的另一面是为产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一个全新的观察场域。在其中可以看到,多元化的商业创新是明显在增加的,这样的商业创新提供了很多可供尝试的方向。
有关政策方面的调整点,李佳认为也确实需要有所改变,比如说是否应该更早引入负面清单制;在数据要素支持方面,现有的政策文件写得非常好,但仍然缺乏实际应用的案例。
“数据要素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医保数据,也可以向老年人消费需求调查方面倾斜。这恰恰需要政府来行动,如果增加关于消费数据的多种调查,也可以改善当前供需两端的错配,这将比政府补贴的效用有利很多。”李佳建议。
(责任编辑:高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更新于: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