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赚钱不收管理费!这只明星基金退钱了!退还管理费3000万
公募行业首只亏钱不要管理费的产品再次迎来了开放期,并按合同约定全额退还第二个封闭期内的管理费。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曾在第一个封闭期内创出80%高收益的南方瑞和定开基金结束了第二个封闭期,该封闭期的时间为2021年9月16日到2024年9月5日。该只备受关注的明星基金发布公告表示,开放期为2024年9月6日至2024年9月24日,9月25日将再次进入基金封闭期。因根据南方瑞和定开基金的合同规定,该基金在第二个封闭期内有约9%的小幅损失,其封闭期内管理费全额返还至基金资产,所涉第二个封闭期内管理费超3000万元,涉及基民数量约3万户。
小幅损失 第二个封闭期内全额退还管理费
由明星基金经理挂帅的南方瑞和定开基金再次吸引了市场的眼球。
南方瑞和定开基金日前发布公告称,该产品将进入第三个封闭期,本次开放期为2024年9月6日至2024年9月24日,9月25日进入基金封闭期。基金合同生效后,每三年开放一次申购和赎回,每个开放期的起始日为基金合同生效日的每三年的年度对日(如该日为非工作日或无对应日期,则顺延至下一工作日),开放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并且最长不超过20个工作日,具体时间以基金管理人届时公告为准。开放期内,投资人可以根据相关业务规则申购、赎回基金份额。基金首个封闭期为自基金合同生效日(含该日)起至第一个开放期的首日(不含该日)之间的期间,之后的封闭期为每相邻两个开放期之间的期间。基金在封闭期内不办理申购与赎回业务。
开放期内申购、赎回等业务的具体规则以基金管理人届时公告为准。如封闭期后或在开放期内发生不可抗力或其他情形致使基金无法按时开放申购或赎回业务的,开放期时间中止计算,在不可抗力或其他情形影响因素消除之日次日起,继续计算该开放期时间,直到满足开放期的时间要求。
该基金招募说明书显示,经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托管人双方核对无误后,在每个封闭期的最后一日,若基金份额的期末净值小于或等于期初净值, 则该封闭期及前一开放期(若有)内的管理费全额返还至基金资产;否则由基金托管人根据与基金管理人核对一致的财务数据,自动在该封闭期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按照指定的账户路径进行资金支付,基金管理人无需再出具资金划拨指令。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该基金本次到期的封闭期为第二个封闭期,即2021年9月16日到2024年9月5日。因第二个封闭期内的期初净值为1.7456元,而第二个封闭期的期末净值为1.5799元,第二个封闭期内亏损幅度约9%,这意味着在第二个封闭期内所收取的管理费将全额返还给基金持有人,总计涉及基金持有人数量约2.95万户,其中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比例达到95%,为该基金的主力投资者。
此外,根据南方瑞和定开基金在第二个封闭期内所发布的多份半年报和年报信息,该产品在第二个封闭期内收取的管理费超过3000万元,其中在今年上半年收取的管理费为412万元。
六年打造超60%高收益 基金经理强调自由现金流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瑞和定开基金在第一个封闭期内的收益率超过80%,尽管第二个封闭期内有小幅净值损失,但该基金自2018年9月成立以来仍有61.8%的高收益。
目前南方瑞和定开基金由明星基金经理史博以及恽雷共同管理,该基金截至今年六月末的资产规模为7.5亿元。在回顾今年上半年的操作时,基金经理史博认为,随着二季度“潮 水褪去”,经济数据呈现出走弱的迹象,市场对权益资产重新回归悲观预期的定价。尽管A股市场指数上半年表面看似波澜不惊,换个角度来观察市场,今年上半年全A平均股价下跌22.89%,A股中位数跌幅约为23%,全市场5000多个公司中上半年实现正收益约为800多家。相反,过去三年估值水平经历大幅下调,出清较为彻底的香港市场,则相对A股表现更为突出。A股市场上半年市场流动性逐步减少。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市场容错率越来越低,确定性成了稀缺性,成为主导市场唯一考量因素。
关于如何超越红利策略的投资,史博认为,真正能够超越红利的投资策略是基于自由现金流的投资策略,底层逻辑也很好理解,无论是股息增长的持续性还是当期分红给股东的 现金回报的可持续性,都源于公司创造的自由现金流。红利策略本质来说是自由现金流策略的子策略。中国的投资者认为美国的指数具备很好的财富效应,其实底层原因也是这些指数含有的现金奶牛较多,所以基金经理一直认为中国市场可以借鉴成熟市场的经验,编制出现金牛指数,同样也有希望在中长期获得较好的回报。当然,这对所有的主动管理的基金经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就像在美股市场一样,能够长期跑赢标普500以及纳斯达克指数的主动管理基金寥寥无几。
在公募紧密关注的出海产业链上,史博认为,今年上半年具备出海逻辑的公司在股价上获得了比较好的表现。在国内市场需求天花板显现,增速放缓的宏观背景下,国内公司都希望能够通过海外市场的需求延续自身增长抑或是提升自身整体的经济回报,避免陷入国内同质化竞争所带来的无限内卷的螺旋循环中。当下我们把国内积极探索海外需求的公司分成两类:
第一、主动出海型,公司在国内发展遇到了瓶颈,短时间内没有办法突破,希望通过海外收购抑或是海外建“根据地”来完成公司自我进化,实现更上一层楼的发展;
第二、被动型出海,国内的需求相对较弱,同时由于产能过剩拖累公司整体经济回报,然而海外需求突然爆发,拉动国内产业链景气度迅速抬升,各家公司订单饱满,短时间把国内的“内卷”释放到了海外。两种出海方式的共性在于企业无论是品牌出海、产品出海还是产能出海,底层逻辑是资本出海,来到一个供需结构更为优良的环境中获得更高的资本回报。
因此,在出海的标的选择上,史博强调由于当前国内内需不足,通过出口实现低价竞争的企业并不符合基金经理的“审美”。更希望所投资的中国企业能够凭借自身产品更高的质量标准,拥有在海外市场卖出更贵价格的能力,甚至在中国企业实现全球化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当地政府兴建工厂解决当地员工的就业问题,成为在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下的价值创造者。具备出海能力的企业并非是依靠成本竞争力(能源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出口型企业,也并非是简单把中低端产能直接转移到东南亚的企业,而是真正具备全球管理能力的企业。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更新于: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