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内容

金融活水“贷”出好“丰”景 上海银行普惠“助农贷”服务农村“最后一百米”

2024-10-11 14:14新闻

金秋十月,正是秋收农忙时节,但在一家农场里,却是地里杂草疯长?红糖拿来种地?用残次水果制作酵素?而这些“疯狂”的场景,都是上海银行“助农贷”金融支持的绿色农场创新之举。

  “助农贷”种出“儿时的甜”

走进刘大哥的正绿农场,松土迎风,果香虫鸣,看上去一派祥和。

“很多人都说现在的水果没有小时候甜了,我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退伍返乡的刘建华一开始就锚定了生态果园、绿色种植的理念,下定决心改良土壤质量,种出那份“儿时的甜”。为此,他以“书”为师,遍寻良方。

创业的路本就困难重重,再加上他还“较真”,农场前期投入较大,难免有资金周转不开的时候。不过好在他遇到了上海银行。当时他正准备实施杂草还田计划,先让杂草在田间疯长,加倍光合作用,再粉碎还田转化为天然肥料,增加土壤有机物。在支付完一笔工人工资后,农资农具的钱暂时没了着落。关键时刻,有农民朋友推荐了上海银行,通过上海银行与中和农信合作的普惠“助农贷”,他没有任何抵押就拿到了一笔个人经营贷,解决了当时的流动资金难题。杂草还田计划顺利落地并取得初步成效。

此后,他在土壤改良的路上越走越远。他创新性地利用餐余垃圾与果园残次果等制作成环保酵素,加入起扩繁培育作用的红糖,创制出独特的生物菌剂。这些生物菌剂,既可作为叶面喷施肥,补充植物营养,又能做成地下冲施肥,促进菌群繁育,实现土壤的持续优化。

如今,在上海银行的一路护航下,刘建华的生态农场种出来的葡萄、无花果等远近闻名,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客商,还带动了当地百姓就业。此外,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农场平均每年能“消化”五千余吨厨余垃圾,进一步实现了万物归田,净化乡村环境,可谓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两开花。

普惠助农服务农村“最后一百米”

在农村地区,由于地广人稀、金融服务网点少,农户融资相对比较困难,金融需求也呈现出金额小、频率高、用款急的特点。

上海银行积极响应“三农”需求,与中和农信合作,通过普惠金融、数字金融融合,推出普惠“助农贷”。在春耕、三夏、秋收等农忙时节,农户在购买种子、化肥、播种机、拖拉机等农资农具农机时,均可通过中和农信平台申请,再也不用为资金发愁。

该项目基于中和农信深入了解农户实际经营情况,结合上海银行及担保公司金融科技的应用,有效提高农户获贷的时效性,贷款授信支持循环用款、随借随还,显著降低金融成本。

在此基础上,上海银行还累积更多农村地区金融数据样本,不断优化打磨风险模型、强化风险识别能力,更好地服务农村“最后一百米”。截至到今年8月末,普惠“助农贷”已服务农户2万余户,投放资金超40亿元。

在上海银行和中和农信的共同努力下,水稻和菌菇轮流套种、农作物秸秆饲料化等先进农业科技不断落地,一批批85后、90后新农人也不断扎根黄土地,带动当地村民创出一条条“新农路”。

(责任编辑:矫玥 )

【免责声明】【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更新于: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