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银行 > 正文内容

优化审批+搭建生态 银行积极破解科技金融价格战

2024-06-18 14:40银行

在政策导向及市场红利激励下,银行业对“五篇大文章”之首的科技金融的重视,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主要银行的科技金融工作机制均已成型,初步做到了敢贷、愿贷和能贷。

但是,对于会贷,没有哪家银行信心十足。因此,科技金融正在呈现AB面:一面是欣欣向荣,各家银行科技类贷款余额增速屡创新高;另一面是陷入焦灼,由于信审模型滞后、专业护城河优势难以确立,不少银行还在大打价格战抢占市场。

银行对于开展科技金融业务的短板有着清晰认知,越来越多的银行正通过迭代风控逻辑、优化信审模型,搭建有利于科技企业存活和壮大的融资生态,以摆脱野蛮“价格战”,为解决企业的痛点提供专业性服务。

银行加码科技金融

从增速来看,A股42家上市银行中,有多数银行2023年末科技类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20%。其中,招商银行(600036)、厦门银行、郑州银行(002936)、邮储银行、兴业银行(601166)、上海银行(601229)、北京银行(601169)、中国银行(601988)、浦发银行(600000)同比增长超30%。

据了解,国有大行争夺科技类企业的广度和力度更大,是科技类贷款投放的主力军。以建设银行为例,截至2023年末,建设银行(601939)的科技企业类贷款余额站上万亿元规模,为1.53万亿元。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有21.73万家,获贷率47.9%;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20.4%。获得贷款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2.24万家,获贷率达55.4%;高新技术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14.84万亿元,同比增长13.6%。

针对上述两个客群的贷款增速,都高于其他同期各项贷款。也就是说,在银行加码下,科技客群(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获得贷款的规模和效率都高于一般性企业。

B面:滞后的风控逻辑

银行业科技型贷款余额增速看起来欣欣向荣,但不能忽略的是47.9%、55.4%获贷率之外,还有约52.1%中小企业、44.6%的高新技术企业没有获得相关贷款支持。银行风控逻辑和信审模型滞后是重要原因。

“我们太看重过往三年企业的财务表现和固定资产了,但评估科技企业肯定是要更看重未来发展。很多科技企业生命周期短,而我们的(信审)模型使用税额、专利这种量化指标来测评,完全忽略了科技企业跟经营理念、所处细分赛道、消费客群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的审批模型很滞后。”一位大行深圳南山区域分支行的副行长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在该副行长看来,给科技企业放贷款,银行经常提及的一句话是“侧重企业技术水平和增长潜力”,但实际上知易行难。

无论是战略性新兴企业还是中小科创企业,普遍都具有强专业、轻资产、少抵押、高成长、高风险、难评估的特点,而银行传统审批思维通常是重营收、担保和抵押。也就是说,如果要做到“侧重企业技术水平和增长潜力”,银行要完全颠覆固有信审思维。

当前,仍有不少银行从业者认为科创企业还款来源不明确、缺乏抵押物是银行开展科技金融业务的主要难点。

一家股份行的客户经理认为,如何识别、判定一家科技企业技术的先进性,乃至未来应用的可能性,对普通银行对公客户经理而言是极其困难的。即使最终通过政府部门、合作的投资机构以及企业创始人的背景等多方判断,对其进行投放,在没有专属的考核下,对客户经理来说,做科创企业客户也并非动力十足。这就是科创金融常说的“看不懂”“估值难”的具体体现。

“银行核心的风控逻辑没有变化,大部分科技创业企业并不符合传统风控条件。”一位国有大行风控业务人士表示。

“一些银行来我们这考察,分管行长问的都是我们的营收大不大、固定资产多不多,他的授信思维都没跟上真正的科创思维。”深圳福田区重点引进的一家芯片企业高管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最后,这家公司没有选择与任何一家大行合作,而是选择了与他们联系更勤、响应需求更快的广发银行。

优化审批、搭建生态

随着经济发展,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战略性地位日益凸显,倒逼银行审批时不断放宽“容忍度”。即对不盈利、现金流不足的企业,逐步试水信用贷;以前不接受的抵押物,如知识产权,现在可以作为抵押品。

但是,识别不同的企业风险,勾勒出成长性画像,是银行贷前的重要措施。证券时报记者调查获悉,针对目标科技企业,受访银行的共性做法是:首先细分白名单客户,诸如划分小微、中型企业、头部核心企业客群;其次,针对客群的共性,分别从专利、人才、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等方面建立专业的筛选体系,剔除一些为套取国家政策补贴而经营数据失实的企业;最后,对企业进行专业评价的基础上,设置绿色通道审批机制——做到授信快一点、价格优惠一点。

近些年,科创金融特色业务愈发鲜明的杭州银行(600926),做法颇具代表性。该行分管科创金融业务的高管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该行对客户进行ABC分层标签管理:A类是泛科技客群,即有政府相关部门背书的客群;C类一般是投资机构主投或参投的,即有投资机构背书的客群;B类是介于A类和C类之间的客群。

该高管表示,除了传统的国高新、拟上市客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外,杭州银行重点关注备投企业。在杭州地区,有市场化背景、创投机构投资的企业客户占比高达约60%。该行从多维度对企业进行画像,采购了包括税收、能耗、水电、知识产权等在内的数据;引入投资机构相关投资数据;还从外部采购包括学信网信息在内的数据。“总体原则是围绕团队、技术、知识产权尽可能挖掘客户。”该高管总结。

在审批上,上述人士介绍,杭州银行设立了专业科创审批中心,采取“风险管理前移、授信审批派驻”政策,既确保审批独立性、又提高审批效率,采取单独的风险容忍政策。

“我们特别感谢银行给我们介绍投资机构,搭建了很好的桥梁。”一名总部在杭州的三维视觉数字化软硬件企业创始人表示。

他这句话的背景是越来越多银行明白,将初创企业、种子企业这类小型的科技企业从小培养大的过程,除了需要表内资金,还需要有上下产业链、创投机构、政府扶持等各类加持。所以银行乐见其成,纷纷试图搭建生态圈,助力科创企业与投资机构精准对接。

(责任编辑:贺翀 )

更新于:6个月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