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动态 > 正文内容

吴亦凡凉凉,品牌方慌张?这次合同派上了用场!

2024-12-30 18:16理财动态

最近吴姓艺人的瓜大家都吃了吧?

我现在才是真的“吴心工作”,每天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微博热搜看看最新动态。

 

这件事情沸沸扬扬的闹了好几天了,今天宣告了一个阶段性“成果”:

双方发生性关系,属实;

都*竹与网络写手共同策划发帖,属实;

事件背后另有诈骗人员“操纵”,已被刑拘;

有关吴一凡被举报“多次诱骗年轻女性发生性关系”及其他行为,仍在调查;

还有热心网友梳理了整个流程(图片有点长):

 

 

经历过太多这种事情,总归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所以咱也不做评价。

反倒是品牌方开始慌了,逐个的都开始解约。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事情发生太多,品牌方也开始从合同入手,来约束因为明星个人影响带来的损失,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由此来看,不管是啥,有正规合同就能保障自身的权益。

购买保险本身就是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的过程,而具体的内容就是由保险条款来约束的,所以我们在购买保险前一定要仔细查看条款。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保险条款里的那些人、那些钱、那些时间以及那些保与不保。

 

一、保险条款里的那些人

投保人:交钱的人;

被保人:享受保障的人;

受益人:能拿到理赔款的人。

投保人和被保人可以是一个人,自己给自己购买嘛。

但投保人和被保人要具有一定的利益关系,比如给配偶买,给父母买,给子女买,但是跟老丈人和老丈母娘,老公公老婆婆都买不了哈。

被保人和受益人呢也可以是一个人。

受益人分为生存受益人和身故受益人。

就拿重疾险举例子,重疾责任、轻症责任、中症责任这类疾病责任都属于生存受益人,按照约定出险,理赔款直接给被保人。

而身故责任则直接给相应的受益人。这里可以是指定受益人或者是法定受益人。

指定受益人则是特定的某一个人,而法定受益人则是按照法定继承顺序排列。

按照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的顺序进行领取。

如果是法定受益人,那假设我现在没有老公,那是我的父母领取;有了老公之后,则是老公和父母平分。

所以要想最后不违背初衷,还是考虑指定受益人。

 

二、保险条款里的那些钱

保费:需要按期缴纳的钱;

保额:出险后可以得到保障的钱;

现金价值:一般用户退保时能拿到的钱。

保费与年龄、性别、保障责任、保额、缴费期限等都有关系。

年龄越小保费相对更便宜,所以尽早购买既能早早享受保障又能省钱。

保额一定要足够高,否则不能起到有效保障作用。

如果预算有限,可以选择定期,保障家庭责任最重的阶段;或者选择基本的保障责任,做到不至于“裸奔”。

现金价值一般常见于我们在退保时,一般前几年退保损失会较大,所以在购买前一定要考虑清楚。但是如果产品真的很“垃圾”,比如保费贵上天际,保障责任却很简陋,或者说保费甚至与保额相差不大,那就可以退保及时止损了。

 

三、保险条款里的那些时间

1、犹豫期:投保成功后退保没有损失的一段时间;

2、等待期:投保成功后出险保险公司不承担责任的一段时间;

3、缴费期限:缴纳保费的期限;

4、保障期限:保险公司提供保障的时间;

5、宽限期:忘记交保费但保险公司仍提供保障的时间。

犹豫期一般在10天-15天,所以想退保的话一定要抓住这个时间段,否则过了犹豫期之后退回的就不是保费了,而是现金价值。

等待期的设置是为了规避“今天投保明天出险”的问题,毕竟保险的本质是未雨绸缪,如果没有等待期,保险公司特定要赔个底掉了。

缴费期限一般分为趸交和分期交,趸交就是一次性交清。一般建议大家选择长的缴费期限,一个是每期的缴费压力小,另一个拿重疾险举例子,因为带豁免责任,所以杠杆更高一些。

不过缴费期限越短总保费越低,所以具体的还是要看大家的需求。

保障期限则分为定期和终身。定期包含10年、20年、30年,到60岁、70岁等;终身则是直接到身故。定期的保费便宜保障期限有限,终身不用担心什么时候出险保费相对要贵一些。可以灵活搭配组合,寻找最高性价比方案。

假设忘了续缴保费,就可以用上宽限期了。短期健康险像医疗险一般是30天,长期健康险像重疾险则是60天。在宽限期内出险保险公司正常承担责任,理赔款扣除应交保费即可。如果过了宽限期还没续费那么保障就进入了中止期,这时候再出险保险公司就不用承担责任。所以一定要牢记续费期限。

 

四、保险条款里的那些保与不保

“保”就是保险公司能够提供的保障。

医疗险和重疾险都是保疾病的,但医疗险是报销型,覆盖的是疾病的治疗费用;重疾险是给付型的,覆盖的是后续的康复费用与误工收入损失;

而意外险则保障非疾病,也就是意外导致的风险;寿险则保障不限疾病、意外原因导致的身故或全残。

所以不同的险种提供的保障责任不一样,完备的保障方案则是四大险种都具备。

“不保”就是保险公司不承担责任的出险原因,也就是免责条款。

我们看一款产品,除了要知道保什么,更要知道不保什么。

比如相同的投保情况,相同的责任,相近的保费,不同的两款产品,

A免责条款有20条,B免责条款有1条,你说你选哪个?

 

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我们在保持初心的同时也要学会如何转移风险,保护自己与家人。所以有时间等着吃瓜,不如看两款产品的条款,既能涨知识还能给自己和家人配备保障,不比看了那些新闻生气强?

更新于: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