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生活 > 正文内容

如何减少精神内耗?

2024-08-08 15:32情感生活

我一直多想多思,但不太内耗,很自洽。

我觉得我主要是两点吧:

1.尽量量化,量化不了就找相关辅助资料

总之,动起来。

脑子里有想法,就找数据,能量化的尽量量化,大部分事情都是可以量化的,比如工作成果、投资收益、育儿路径。实在不能量化成数据的,就找各种资料。

比如魔都鸡娃圈卷上天了,我怀孕时焦虑过一阵。各种自媒体也光是在感性上散播焦虑,缺乏理性数据支撑的。于是,后面我就开始各种了解政策、找升学数据、了解各类兴趣班及其费用和适合的年纪。我甚至还给鸡娃类别自制了一个分年龄段的大表格。大概是下图这样式儿的。

比如是否买学区房,我也没有跟风。第一波,小学学区房是否买,我研究过政策,发现我家实际情况,小学学区房买了也用不上,就放弃了。第二波,今年又有了初中学区房念头,但我有念头后,也不是立马就去买(上百万的事情,想到就去干,太草率了,也多容易被割韭菜啊),我会去看区里各初中学校的升学数据、看各学校划片范围、各校学区房价格、估算自己离学区房的资金差距、真购买学区房后会对自家资金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2.沙盘推演

根据量化数据,定个初步规划或者路径,模拟各种可能的走向。这个推演,可能会发展成树状结构。思维导图是个好工具。

比如以初中升学为例,假如在A校,校排上游/中游/下游(详细的话可以按比例),高中可能去哪里;进了不同高中,上游/中游/下游又可能去哪些大学……

这个树状发散过程,需要有大量的数据支撑和经验分享。非常感谢信息时代。各个领域的知识,只要想找,都能找到。

一方面是感谢有各路大神出来分享数据,靠我自己是不可能完成这个数据填充的过程的。(比如早几年前,我没有看到这些个升学数据,就是在白白焦虑了,有了数据后,我已经越来越淡定。)

另一方面是感谢各个领域的优秀前辈分享的各种经验,不管这些经验是否对自己适用,但是这其中带来的思路拓展和思维碰撞才是最重要的,大浪淘沙,经历不断迭代优化,然后形成自己的roadmap。

——————

当思维慢慢建构成了树,哪里还有空去搞啥内耗啊?搭建知识库这个过程特别上瘾。。

只是以育儿过程在举例。还有其他也都是类似这么去整。比如投资领域,也需要时时复盘和推演。比如职场,过往的工作经历,也是可以去量化复盘、总结提升、沙盘推演的。

当然了,如果是没必要去深究的东西,就不用整这么复杂,看部剧、看本书、写会儿字、打会儿球,就过去了。遇见的不好的事和人,都当个P放了。

更新于: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