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内容

深度金选|正极材料上半年出货同比增长 相关A股公司业绩几乎全线下滑

2024-08-30 14:22新闻

尽管锂电池正极材料2024年上半年的出货量同比增长,但是受到锂盐价格波动影响,A股正极材料上市公司的半年报“成绩单”几乎全线下降。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134万吨,同比增长23%。

截至8月29日,10家A股正极材料上市公司中有7家披露了2024年半年报,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的6家,仅有1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的企业,但还处于亏损状态。

碳酸锂价格下降和市场竞争加剧,即使是正极材料行业龙头也依旧无法摆脱营收净利双降的局面。

对于后市,隆众资讯正极材料分析师宋晶认为,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市场维持悲观心态,上游锂盐厂由于成本倒挂,企业继续保持着挺价情绪,但下游由于长协和客供稳定,采买需求表现一般,进行少量低价刚需采买,上下游心里成交价位难达一致,目前交易双方还处于僵持阶段。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占比近七成

资料显示,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决定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进而影响电池的综合性能。正极材料在锂电池材料成本中占比最大的,所占比例达45%,其成本也直接决定了电池整体成本的高低,因此正极材料在锂电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直接引领了锂电池产业的发展。

从材料体系上分,正极材料一般可分为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

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的需求不断增长、技术不断创新与突破,推动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持续增长,其中,以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应用较为广泛。磷酸铁锂主要应用于新能源车及储能电池市场,三元材料则在新能源乘用车、电动自行车和电动工具电池市场具有广泛应用。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1-6月,中国锂电池出货量459GWh,同比增长21%;正极材料出货量实现134万吨,同比增长23%;其中,磷酸铁锂出货量达93万吨,占比正极材料总出货量比例近70%;三元材料出货量达30万吨,占比正极材料总出货量比例约22%。

鑫椤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磷酸铁锂产量98.9万吨,同比增长43.7%,磷酸铁锂目前面临着产能利用率不高、竞争加剧等问题,但整体仍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

龙蟠科技(603906)2024年半年报中指出,与其他正极材料相比,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循环寿命、安全特性和耐温性方面具有许多优势。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卓越的循环寿命确保了持久的性能,而其较高的安全性能有效降低了热失控和短路的风险。“此外,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更高的温度耐受性使其能够在更广泛的环境中可靠运行。”

磷酸铁锂电池的性价比优势使得其在动力电池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2024年1-6月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41Gwh,占动力电池总装车量69.3%,累计同比增长35.7%。

“在储能电池中,磷酸铁锂电池凭借突出的成本优势、长循环性能、高安全性而占据主导地位。根据高工锂电的统计,2024 年上半年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116GWh,磷酸铁锂电池已成为电化学储能的主流路线。”湖南裕能(301358)在2024年半年报中如是表示。

可见,无论动力电池,还是储能电池,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均已成为锂电池目前主流的正极材料。

半年报业绩几乎全线下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A股市场的正极材料上市公司有10家,分别是湖南裕能、龙蟠科技、当升科技(300073)、厦钨新能(688778)、容百科技(688005)、盟固利(301487)、五矿新能(688779)、丰元股份(002805)、德方纳米(300769)和万润新能(688275)。

截至8月29日,湖南裕能、当升科技、厦钨新能、光华科技、容百科技、盟固利、五矿新能和龙蟠科技均披露了2024年半年报,其中6家上市公司业绩同比下降,仅龙蟠科技实现业绩同比增长,但是这家企业是亏损的。

湖南裕能在上述8家上市公司中的营收与净利最高,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07.82亿元,同比下降53.48%;归母净利润3.89亿元,同比下降68.57%;扣非归母净利润3.80亿元,同比下降68.82%。

作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龙头企业”,湖南裕能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磷酸铁锂等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锂电池的制造,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

2024年1-6 月,湖南裕能的磷酸盐(以磷酸铁锂为主)正极材料出货量实现30.94万吨,出货量自2020年以来稳居全国第一。

对于营收的下降,湖南裕能的解释是“受碳酸锂价格下降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本报告期产品销售价格同比下降;部分业务由客户提供碳酸锂并加工成指定型号磷酸盐正极材料,该类业务按净额法核算。”

业绩同比下降最多的是五矿新能,该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07亿元,同比下降48.73%;归母净利润为-0.66亿元,同比下降202.2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88亿元,同比下降389.93%。

“营业收入下降,主要受市场行情影响,上游原材料锂盐单价下降,价格传导导致公司产品销售单价同比下降,营业收入减少。归母净利润亏损,主要系市场竞争加剧,公司产品单位售价下跌的幅度大于单位成本,产品毛利下跌,公司利润下降。”五矿新能在2024年半年报中如是解释。

容百科技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8.88亿元,同比下降46.58%;归母净利润0.10亿元,同比下降97.2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04亿元,同比下降101.17%,业绩下滑的原因是“受锂盐价格波动影响,以及公司加大在新材料及前沿技术领域的开发投入影响,公司利润下滑。”

当升科技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41亿元,同比下降57.58%;归母净利润2.87亿元,同比下降69.0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17亿元,同比下降79.66%,营收下滑的原因是“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公司产品售价随之下降”,其原材料包括锂盐、前驱体、磷酸铁等。

唯一上半年业绩增长的公司是龙蟠科技,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69亿元,同比下降6.44%;归母净利润为-2.21亿元,去年同期为-6.54亿元,同比增长66.2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96亿元,去年同期为-679亿元,同比增长56.39%。

“2024 年上半年,下游降本压力和市场竞争加剧叠加原材料下行带来的跌价影响,导致公司净利润亏损。”龙蟠科技在2024年半年报中表示,公司通过积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使得磷酸铁锂工厂的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在手订单充裕,主要产品销量稳步增长,亏损程度较去年同期有大幅度缩减。“未来随着碳酸锂价格的企稳,公司的利润有望逐渐回归正常。”

另外,截至8月29日,丰元股份、德方纳米、万润新能尚没有披露半年报,仅丰元股份披露了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预亏0.8-0.98亿元。但是从一季报的财务数据来看,德方纳米、万润新能均处于亏损状态。

拓展海外市场的新机遇

随着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加速出海,以及海外对于锂电产业链本土化的要求提高,推动国内锂电产业链出海拓展并迎来新的市场机遇,A股市场的正极材料上市公司也纷纷出海寻求新市场。

随着磷酸铁锂电池日益受到海外汽车制造商的青睐,以及欧美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趋严的本土化制造要求,湖南裕能积极拓展首个海外项目,计划在西班牙建设年产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2024年上半年,该公司已设立裕能(新加坡)公司,并加速推进西班牙公司的设立,以及项目前期相关审批工作。

2024年上半年,湖南裕能锂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海外销售收入占同期营业收入30%以上。

当升科技与LG新能源、SK on、三星 SDI、Murata、欧美大客户等海外一线品牌动力电池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助力客户产品迭代升级,顺利进入大众、现代、戴姆勒、宝马、奔驰等海外高端新能源车企供应链。

2024年上半年,当升科技开始加快推进芬兰项目实施进程,目前已顺利完成当升(香港)投资、当升(卢森堡)投资、当升(芬兰)新材料公司的设立,并按规划稳步推进海外产能布局。欧洲项目总体规划50万吨,其中多元材料20万吨,磷酸(锰)铁锂30万吨,将分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建成年产6万吨高镍多元材料生产线,生产线按照超高镍及高镍多晶、单晶的要求来设计,同时兼具生产中镍产品的能力。

2024年上半年,当升科技锂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海外销售收入也占同期营业收入30%以上。

龙蟠科技在印尼建设的3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基地是海外首个万吨级以上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工厂,由于印尼在制造成本、税费等方面相对于国内有优势,且目前海外产能具有稀缺性,海外工厂的率先落地将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利润水平,帮助公司抢占海外市场份额,推进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容百科技是首家在海外建设高镍正极材料生产项目的国内正极企业,2024年上半年的海外客户销量占比17%,较2023年同期大幅上升16个百分点。该公司的韩国全资子公司JS株式会社一期2万吨/年产线已全部完成技术改造,并通过了多家日韩大客户的审厂认定,成功进入供应白名单行列,预计三季度逐步开始大规模批量供货;二期4万吨/年三元材料产能建设进展迅速,建设资金全部完成ODI出境,海外潜在客户开发稳步进行。北美办事处进入稳定运营期,基本完成了北美全地区的选址论证工作;同时,欧洲工厂布局亦完成收尾工作,后续将正式启动投建工作。

开源证券预计,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储能需求维持高增速,海外铁锂从零到一,2025年全球磷酸铁锂正极需求有望超过232万吨,2030年全球磷酸铁锂正极需求量可达613万吨。

尽管正极材料厂商在海外拓展速度加快,但是近年来,大量资本通过直接投资、产业转型或收购兼并等方式进入正极材料市场,同时锂电池正极材料企业亦纷纷加快多元化产能建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伴随着国内正极材料行业整体产能扩张加剧,如果下游需求无法跟上,正极材料厂商的未来将面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

考虑行业竞争有可能持续加剧,华金证券下调了湖南裕能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0亿元、15.48亿元和22.51亿元(前次盈利预测分别为9.23亿元、18.55亿元和28.14亿元)。

考虑海外客户占比下降,东吴证券下调了当升科技2024-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7.7亿元、9.5亿元、13.1亿元(原预期8.5亿元、10.9亿元、15.7亿元)。

考虑到市场竞争加剧和产能利用率较低等因素,浙商证券下调了容百科技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至2.51亿元、4.01亿元和5.57亿元(下调前分别为5.73亿元、8.40亿元和11.14亿元)。

8月29日,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均价报7.45万元/吨。

建信期货研究员张平认为,整体判断,供应端压力难有趋势性缓解,库存拐点还未出现,过剩压力仍是碳酸锂市场主旋律,预计碳酸锂价格将继续下跌。

三元材料近期经过几轮下跌,主要也是由于碳酸锂的持续下行影响。“供应方面,部分企业准备于8月底停产减产,但目前锂盐过剩局面难改,只能减缓累库的速度。”隆众资讯正极材料分析师宋晶的观点如此。

正极材料板块的春天还有多远?尚未可知,碳酸锂价格能否回暖也是疑问。对于A股正极材料上市公司而言,下半年业绩或将继续短期承压。

(责任编辑:高文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更新于:19天前
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