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合作平台“连点成线” 高水平开放新图景加速绘就
风拂南粤,潮涌湾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明确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粤港澳大湾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通过一系列“首个”、“突破”、“首创”的改革举措,通过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不断突破体制机制束缚,持续拓展开放范围、领域和层次,逐步形成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成为观察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持续拓展优化开放平台
登高俯瞰,深圳河波光粼粼,犹如一条美丽的缎带。
以深圳河为界,一边是0.87平方公里的香港园区,另一边是3.02平方公里的深圳园区,一起构成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下称“河套合作区”)。
2023年8月,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河套正式成为继横琴、前海、南沙之后的第四个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指出,河套在这四个平台里面的面积最小,但其科技创新特色明显,集中承载了一批深港科技创新资源,在推动打造协同创新高地、有效支撑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在珠江口的璀璨灯火下,河套合作区悄然蜕变,仅仅一年,这里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闪耀明珠。
数据显示,河套深圳园区已聚集440多家科技企业、1.5万名科研人才。其中包括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等8个重大平台,苹果应用研究实验室等8个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
另外,河套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聚集区的3层楼里,聚集“1+6”个组织,形成一个紧密相连、协同高效的创新社区。截至今年6月,聚集区已累计拟定标准138项,发表白皮书23项,测试认证237款产品,发展会员1700余家,为无线通信、超高清视频、智能计算等产业发展打开广阔空间。
从横琴、前海到南沙,再到河套,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数量接连“扩容”。河套合作区也成为粤港澳合作的一块重要拼图。
具体来看,横琴紧紧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初心,立足服务澳门、推动琴澳一体化发展进行谋划设计,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体制机制创新是一个大的突破。前海主要围绕现代服务业这一香港优势产业,支持深港在前海深化合作,携手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南沙突出的是“粤港澳全面合作”和“面向世界”两个关键,携手港澳共同扩大对外开放。
如今,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个重大合作平台立足各自使命,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中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四个重大合作平台对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都将发挥核心引擎的功能、引领带动的作用。
从更大范围看,从设立重大合作平台、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到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我国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展开,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
持续拓宽开放深度和广度
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四大平台正加速联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提高在全球市场资源配置能力。
今年6月,河套合作区“一号通道”便利进出车辆审批权下放深圳,预计年内可以实现50家以上科研机构人员车辆备案高效出入境。
经过“一号通道”直达香港,“白名单”科研机构人员能够便捷穿梭于深港两地办公室,沟通合作更加密切,真正实现要素高效“摆渡”、技术顺畅“过河”。
“在河套这一国际创新的前沿阵地,我们将能更好地联动国内外的创新组织。”国际星闪无线短距离通信联盟OpenLab主任周小兵称。
河套深圳园区发展署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落实科研人员及物资便利通关、数据跨境流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税收优惠等政策,深入实施接轨国际的创新机制,构建与中国香港、国际全面对接的科研管理制度。
改革和开放历来都是相辅相成的。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
近年来,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粤港澳大湾区四大重大合作平台坚持先行先试、边行边试、合作共试,不断拓宽开放领域、完善开放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随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前海已日益成为引领改革创新的新高地,前海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创造了大量“全国首个”“全国率先”“全国第一”,已累计推出805项制度创新成果,88项在全国推广。
同时,前海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目前,已经实现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资金池、跨境双向股权投资、跨境资产转让、跨境金融基础设施等“六个跨境”。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表示,前海在国家战略中肩负包括制度创新、发挥改革开放引领作用、催化深港融合的特殊使命。前海要充分运用自身优势,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不断构建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
窥一斑而知全豹。从实行“三来一补”发展加工贸易,到开放一般制造业、减少服务业外资限制,外商投资领域更加广泛;从下放外贸经营权,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清理修订完善对外经贸法律法规,与国际接轨的涉外经贸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近年来,我国大幅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对外开放不断向深层次拓展,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加健全。
不断促进开放共赢发展
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利好持续“加码”,高规格、高定位支持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并额外赋予优惠政策支持,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同时,四大重大合作平台建设竞标争先,在对外开放上步稳蹄疾,展示出强大的发展动能。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积极谋划布局“四新”产业。今年前6个月,横琴跨境电商进出口货值达5107万元,跨境电商产业园聚集电商企业超75家。截至2023年底,横琴落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8家,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1家。“四新”产业发展已然孕育出了强大动能。
前海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地。在金融服务领域,深圳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获批建设,全国首家“双牌照”境外银行、大湾区首家金控公司顺利落户。在法律服务领域,深港国际法务区引入法律服务机构155家,全国第一家按法定机构模式治理的仲裁机构——深圳国际仲裁院注册设立,全国16家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就有8家在前海落户。
南沙持续深化粤港澳互利共赢合作,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正加快构建。聚焦集成电路、商业航天、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南沙持续推进产业科技互促发展,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在南沙挂牌,累计落户港澳企业近3000家,投资总额超千亿美元。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不断加速聚集科创资源。目前,河套深圳园区实质推进和已落地高端科研项目逾160个,今年计划大力引进超过20家世界级、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企业。
作为对外开放的“试验田”,四大合作平台持续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中国的经济注入澎湃动力。
2023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5年间增加了3.2万亿元,专利能力位居全球四大湾区前列,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同时,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4年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为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名;大湾区建设完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市场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展望未来,四大合作平台将进一步联动港澳开拓国际市场,高水平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成为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阔步前行的缩影。
(责任编辑:贺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更新于: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