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保险 > 正文内容

险企合计发债近1200亿创历史新高,“赎旧借新”提速进场

2024-12-28 13:27保险

增加资本实力、提升偿付能力,是2021年监管提出执行“偿二代”二期工程以来,保险公司的共同议题。作为外源性资本补充路径之一,发行资本补充债、永续债成为多家保险公司的选择。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保险公司合计发行资本补充债、永续债1175亿元,在2023年突破千亿的基础上,再达高点。

梳理特征来看,2024年,头部险企、人身险公司为发债主力,发债主体评级较高,票面利率集中于2.15%-2.90%,与上年相比明显走低,这也成为多家险企“赎旧借新”的动力。

近日,监管明确“偿二代”二期过渡期延长一年,给更多险企“以时间换空间”的机会。业内预计,偿付能力承压的险企或通过加快发债节奏补足资本,只是,基于债券发行门槛,真正偿付能力承压的中小险企,能给2025年保险资本补充债、永续债发行带来多少增量空间,还留有未知数。

发债规模上行,票面利率下行

继2023年发债规模破千亿后,今年险企发债再创新高,蓝鲸新闻记者根据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披露信息梳理,2024年,合计有14家保险公司合计发行17只债券,总发行规模为1175亿元。其中359亿元为永续债,由5家保险公司发行6只;其余816亿元规模则来自于9家保险公司发行的11只资本补充债券。

人身险公司是今年以来发债的主力,今年共有10家人身险公司发行合计13只债券,发行规模达到865亿元,其余4家财险公司分别各发行1只债券,合计规模为310亿元。

从评级情况来看,2024年险企发行债券的信用评级整体较高,其中13只债券信用评级为AAA级,另有4只为AA+级。

进一步来看,今年共有5家保险机构发债规模达到百亿。中国人寿发行的“24中国人寿资本补充债01BC”为年度规模最大债券,发行总额达到350亿元;其后则是平安人寿发行的永续债,发行规模150亿元;人保财险的“24人民财产资本补充债01”发行规模120亿元。平安财险、新华保险发行的资本补充债发行规模分别为100亿元。

此外,泰康人寿、太保寿险发行的永续债发行总额也相对较高,分别达到90亿元、80亿元,其余债券规模则集中于8-18亿元区间。

保险机构2024年新发行债券的特征之一,还在于相对较低的发债成本。

今年险企发行的17只债券,票面利率集中于2.15%-2.90%,明显低于往年,即便是与2023年已有下滑趋势的票面利率相比,也明显走低。据蓝鲸新闻记者梳理,去年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及永续债的票面利率主要集中于3.2%-4.7%,其中3.4%-3.8%票面利率较为常见,而在2022年,5%左右的票面利率更是常见。

以单一公司债券来说,今年3月,平安财险公告对2019年资本补充债券行使赎回选择权,该期债券为10年期固定利率债券,附第5年末发行人赎回选择权,债券规模100亿元,利率为4.64%。在赎回该笔债券后,今年7月,平安财险发行“24平安产险资本补充债01”,发行规模同样为100亿,此时的票面利率,为2.27%。

(制图:蓝鲸新闻)

“偿二代”二期工程助推发债空间扩容,增量或仍由稳健险企主导

在2024年险企发债规模突破新高之后,2025年又将带来多少增量空间?

一方面,仍有部分债券蓄势待发。近期,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财信吉祥人寿发行不超过10亿元资本补充债,暂未发行;平安人寿、中邮人寿分别获批发行不超过280亿、50亿元资本补充债,均尚有“余额”。

此外,有保险机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其所在公司已递交债券发行申请,目前仍在排队中,等待监管批复。

另一方面,部分往年发行的债券将在2025年行权到期,低利率环境下赎回旧债发行新债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

不过,从整体规模来说,“多家头部险企已经在今年完成债券发行,尤其是大额债券,如中国人寿发行的350亿元资本补充债,明年来说总体体量未必会继续增加”,一位保险机构相关负责人向蓝鲸新闻分析道。

关于发债热潮是否延续,还要考量在发债成本走低、险企“借新赎旧”的逻辑之外,险企发债热更为关键的驱动因素——对资本的补充。

2021年12月,原银保监会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和《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实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有关事项的通知》,自2022年一季度起全面实施“偿二代”二期,并设置了三年过渡期。因新规提高资本计量标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普遍承压。

在此背景下,多家保险机构推进资本补充,在发债目的中均提及,发行债券用于补充发行人资本、提高偿付能力,为业务的良好发展和创造条件,支持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12月20日,金融监管总局下发通知,原定于2024年底结束的“偿二代二期”过渡期延长至2025年底,对于因新旧规则切换对偿付能力充足率影响较大的保险公司,可于2025年1月15日前与金融监管总局及派出机构沟通过渡期政策,按照“一司一策”来确定。

过渡期延长有助于缓解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压力,以时间换空间,给保险公司补足资本预留缓冲区,实现规则的平稳切换。在此背景下,广发证券研报预计,偿付能力承压的保险公司将通过加快发债节奏补足资本。且在新保险“国十条”提出“增加债务性资本补充工具”的背景下,有望进一步拓宽保险公司的债权增资渠道,进一步缓解偿付能力压力。

但不可忽视的现状是,目前债券发行主体多以大型险企或业务相对稳健、股东实力较强的保险公司为主,中小保险公司受困于盈利能力弱、信用评级低等因素,通过发债来补充资本的方式并不适用,更多以股权融资方式为主。

“保险公司发行补充资本债券需要经过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双批复,对保险公司治理、内控制度、合规、债务余额和净资产等都有着严格要求。对于很多中小保险公司而言,要满足这些条件并不是易事。”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向记者分析指出,“另外,若资本市场持续向好,保险股权的市场价值也会回暖,一些中小保险公司通过增资扩股补偿资本的意愿将会增强,这会抑制发债需求。”

“预计2025年发行资本补充债、永续债的主体仍以大型险企为主,除维持偿付能力稳健外,发行债券还有利于打通现多层次资本补充渠道”,一位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指出,而基于资本补充迫切需求而发行债券的中小险企能为2025年的债券市场带来多少想象空间,还留有未知数。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场端,蓝鲸新闻注意到,保险资本补充债、永续债流动性正在加强。据Wind数据,2024年以来,保险次级债换手率和成交量、单只债券换手率最高值同比均有所提升,多只2024年发行资本补充债或永续债,今年换手率已超200%。如“24利安人寿资本补充债02”“24利安人寿资本补充债01”,今年以来换手率分别达到314%、286%;“24泰康人寿永续债01”换手率达到256%。

“‘资产荒’背景下,机构对金融机构债的配置动作增加”,据业内人士分析,保险机构信用评级较高、偿债稳定性较强,且债券具有绝对收益,“在近两年保险债供给放量的背景下,成交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蓝鲸insurance。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刘思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更新于:9天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