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零目标下,碳市场、资本市场、碳价如何更好发挥作用?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
10月20日下午,在2024金融街(000402)论坛年会闭幕式上,与会者就数万亿的资金如何流向气候转型这一“正确”方向展开讨论。
净零转型已是全球各大经济体的共识,面对这一宏大计划,各国试图找到合适的资金来源,将其送至所需要的人的手中。根据《巴黎协定》所制定的全球目标,直面金融问题,努力实现供资问题。
过程中,资本市场、碳市场、碳价格如何各自发挥作用、相互衔接达成净零目标?
绿色转型供资需资本市场加入
实现净零目标不仅需要可执行的长期目标,也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一致的标准以及共同的市场。
渣打集团行政总裁温拓思表示,首先需要创新,资金需要投入到新的技术及应用之上;还需建立共同的标准,让政府、监管方、客户、员工能够达成共识,通过标准的统一迈进共同的目标。
此外,还需要一个一致的、协调的市场,以此为依托充分利用共同的标准为创新提供支持,推动金融导向的经济转型。以碳市场为例,目前还没有建议完整的市场,中国、欧洲等地都有自己的碳市场,碳价不尽相同。需要跨市场合作,以自主贡献的方式来参与市场的交易可以跨越不同政府主导的市场,包括CCER市场、欧洲的ETR市场,从而建立全球市场。
关键目标所在是获得资金支持。
回到供资的问题,温拓思认为,发展中国家需要100万亿的资金来支持净零排放的目标,但实际上一些国家如撒哈拉南部的国家所获供资相当少,传统的方式难以满足这样的体量的资金需求,只有通过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的共同参与才能获得充分的供资,这就需要资本市场的加入。
温拓思表示,我们坚定认为私营部门必须参与到整个进程当中,除却目标、标准、共同承诺和一致同意外,为了私营部门更加便利地自愿参与整个过程,需要市场上所有的利益相关方,不论是监管方还是所有者地共同努力,确保数万亿的资金能够流向正确的需要的方向。
说到资本市场,贝莱德集团副主席、瑞士国家银行前行长菲利普·希尔德布兰德表示,虽然气候转型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资,但是我们资产的70%都是养老金基金,风险偏好低,因此在实现净零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找到一个机制能够减少在新兴市场投资的风险。
“经合组织(OECD)的一些国家是有机会的,我们需要能调动更多的资金实现转型,这是至关重要的话题,不简单是方法论的问题,实现近零,需要中国经验以及适用于其它新兴市场的经验,在全球范围内找到更加行之有效的、具有可借鉴意义的方式。”
这就涉及如何建立相应的机制?如何减缓投资者的风险厌恶?如何更好地调动纳税者的资金,将相关的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范围,让资金愿意流向新兴市场。
希尔德布兰德认为,最终导向是高效运作的市场以及合理的价格,我们需要真正创新的举措来重新调整融资结构,否则总会缺少资本和资金促进发展中国家的转型。
气候目标如何重提“优先级”
近两年,在疫情冲击、地缘政治等问题影响下,一些国家的气候政策出现“退步”迹象,在全球治理层面,气候议题的优先级似乎正在被调低。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表示:“最近两年特别是全球地缘冲突的情况下,气候变化是否在多数人眼里还是优先级非常高的任务,确实是有变化的,因此这也有很大挑战。”
周小川表示,其实各种主体都是多目标的,各个目标的优先级不一样,优先级切换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最终考验的是经营管理水平,水平足够才不致顾此失彼。
“从我的学科来讲,这是多目标函数,基本上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实现,除非是完全相对立的目标,无从协调,否则多个目标之间有可能通过对目标函数的加权和有效的价格机制来配置所有可以用的资源,使得各个目标达到预期。”
其中,价格是关键抓手。周小川认为,如果碳市场、碳价格能更好地作用,不管气候变化是否是最优先任务,将价格机制用好,仍旧能实现既定目标。
8月23日,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发布了《关于受理自愿减排项目与减排量申请的公告》,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申请通道正式开启。
周小川认为,价格机制协调多种不同的优先级目标还需要在更高的维度被确认。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提出:发挥碳市场作用。在稳步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逐步丰富交易品种、交易主体和交易方式的同时,充分利用市场现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体系,整合优化碳市场交易、清结算等制度安排,研究完善碳市场相关准入、交易、服务等技术规范,稳步推进金融机构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
价格机制如何更好发挥作用
在谈及气候政策如何更好发挥作用,多数与会者提到数据质量及透明度,以及通过数据引导、激励投资分配的重要性。
基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经验观察,周小川认为,价格激励机制仍是最为有效的手段,而其他的激励机制经过实践会被发现效果不佳,甚至时有起伏。
但即便如此,碳市场也存有缺陷,“漂绿”现场时有发生。为规避这些问题,周小川提出三点建议:
造假行为不仅仅涉及金融产品、碳配额,而是在实体层面也出现造假,即没有落实减排降碳,因此从根本上杜绝造假行为,需要加强对减排效果的实际的度量、确认和核算。
碳市场的波动来源于碳市场覆盖面不够,很多行业还有待纳入。碳市场扩容需要做很多工作,包括实体方面的论证和核算等。比如中国的碳市场,还存有大量的免费配额,市场交易量较为优先,这是需要注意到的方面之一。
最后,还需要金融市场将碳配额的现货和未来的价格相衔接。
因为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如果在二氧化碳减排或者其他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努力不够,未来的碳价格会逐渐升高,压力会越来越大,距离实现净零的任务量也就越大。若未来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如核聚变,碳价格也可能往下走。应对这种不确定性,必须有现货和远期期货结合的碳市场,以远期价格为激励信号进行投资管理。欧洲ETS在这方面铺垫了很多经验,值得中国和其他地方加以学习借鉴。
周小川表示,虽然碳市场和碳价格还是有很多怀疑的论调,但需理清是因价格机制还是市场机制导致的问题,抑或现在还处于市场建设和价格形成的早期阶段。
其中有诸多不完善之处,需要加以调整以便让它更为行之有效地实现管理、激励等目标。
(责任编辑:高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更新于:2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