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外贸转型义乌样本: 铺路搭桥“出海” 小商品迸发新动能
本版供图:李小平 本版制图:周靖宇
证券时报记者 李小平
滚滚的国货出海大潮中,有一座城市显得尤为引人关注,那便是浙江义乌。
义乌是一座建立在市场上的城市,拥有经营主体超过110万户,产品远销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动了210万家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为3200万名产业工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市场已成为我国外贸经济的重要窗口、贸易业态场景创新的重要发源地。新形势下的国货出海大潮,义乌市场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对义乌市场进行了一番探访。
入场采购“洋面孔”大增
“客人是条龙,不来要受穷”,这是义乌经营户们常说的口头禅。今年义乌的外贸经济怎样?义乌中外客商的人数变化,也许可以作为一种参考。
“到义乌国际博览中心约20分钟,这条路太熟悉了,今天一个上午,已经是第六趟了。”从义乌高铁站到义乌国际博览中心的车上,的士司机对记者称,“从高铁站下车的客人,除了酒店,绝大部分都是去义乌国际商贸城,或者义乌国际博览中心”。
作为全球知名的小商品贸易中心,浙江义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超市”。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面积达640余万平方米,商位7.5万个,汇集210多万种商品,商品远销230个国家和地区。
义乌市场丰富的商品种类,吸引着全球各地的客商前来采购。逛市场、参加行业展会以及义博会,成为这些客商们的主要采购途径。10月22日,记者在现场看到,今年义博会较往年更为热闹,熙熙攘攘的人流,不时有国外客商穿行其间。
“今年的义博会一铺难求,早在几个月前展位就已经抢订一空,最后还有500多家报名的企业,没有拿到展位。”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展览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金亚非对记者称,义博会是商务部主办的三大出口商品展之一,今年也是义博会全面市场化运营后的首届展会,共设置国际标准展位超3900个,展览面积达10万平方米。
为何今年参展商踊跃?金亚非对记者称,首先是内贸市场难做,国内企业都不约而同将目光转向了外贸;其次,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得欧美采购商减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采购商成为主流。这些新兴市场的采购商们,对性价比要求更高,而义博会又是以中小企业参展为主,他们的产品可比性,更符合新兴市场的采购商们;最后,外贸订单小单化、个性化的趋势也愈发明显,义乌市场的中小企业,也更适合承接这种订单。
除了逛展会,义乌国际商贸城,更是中外客商到义乌采购的首选之地。
义乌国际商贸城与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两地近在咫尺,但是堵车是常态,10分钟的车程开上半小时,是一种常态。
“人流就是客流、商流。今年以来,来义乌的中外客商明显在增长,入场(义乌国际商贸城)登记的外商,增幅将近翻倍。每天下班的时段,看着窗外马路上一路的黄灯,是烦扰,但更是一种幸福。”小商品城相关人士对记者称。
小商品城是义乌市场的主要经营者,拥有义乌国际商贸城、宾王市场、篁园市场、义西生产资料市场等。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8月,义乌国际商贸城的日均人流量超22万人次,创10年来新高,日均外商超3800人,同比增长71.3%。
中外客商的纷至沓来,使得很多义乌人深有体会,从事酒店服务业的朱女士告诉记者,“今年的生意明显比去年要好,比如说我们的酒店,入住率一直维持在85%~90%。从客源结构来说,外籍客人占比四五成。离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宾王市场等)近的酒店,外商占比更高”。
经营户纷纷借力AI
做外贸生意,自然少不了外语的交流。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如果看到商户们说着流利英语与外商谈生意,或者外商说着地道的中文,是一件非常正常的现象。
据了解,在义乌国际商贸城,每年至少会组织100多场英语晨练公益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为了做全球生意,一些义乌老板们比上学时还要认真,想尽各种办法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
但是,经营户的精力毕竟有限,且掌握语言的能力和种类,还受限于每个人的语言天赋。因此,在义乌市场上,也经常能看到带着外商逛市场的中介翻译。不过,1年多前,ChatGPT问世,正在改变着义乌市场的外贸翻译们。
在全球震惊ChatGPT的强大功能之余,小商品城敏锐地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并于去年10月发布国内首个商品贸易领域大语言模型,以及全新升级的Chinagoods AI智创服务平台,产品涵盖智能翻译、视频生成、商品发布等功能。
1年来,针对义乌市场特性,Chinagoods平台推出的产品更为丰富,先后推出了“AI数字人”“AI翻译官”“AI商品发布”“小商AI之贸语心生”“AI视频创作”“AI智能绘图”等多种AI应用。
善于尝新的义乌商户们,纷纷拥抱AI大潮,寻找新的贸易增长点。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从事玩具生意的张女士,如今的工作除了接待客户、洽谈生意外,每天还要自己写文案、录制视频,然后将这些视频上传至平台,或者直接发给客户。
采访期间,张女士还给记者现场演示,如何用2分钟完成一件新品从拍摄、生成图片、制作详情页到上传网店的过程。“以前,我们自己做(产品)图,经常会被平台退回,请美工来做,一番折腾下来,一张图差不多要几块钱,而且需要等待10来天才能完成。”
“现在,义乌市场上的老板娘们,个个是外语达人。”上述经营户张女士称,只要录制一段视频,通过“AI智能翻译官”,就能实现36种语言互译,7*24小时运营。转发到抖音、快手、小红书、WhatsApp、Facebook等平台后,就会带来流量。“今年的新客中,至少20%是看了视频后主动来联系。”
10月24日,记者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看到,不少经营户们会在门店暂无客户的间隙期,通过网上卖货的方式,在用心吆喝自家的商品。前来逛市场的采购商,有些甚至顾不上去酒店安顿,就直接推着行李箱在市场上看货。
同时,记者还了解到,目前,义乌市场在AI应用方面,已经覆盖了超2万名经营户,引流64万新客商,提高10倍铺货展示效率,节约35%成本,帮助经营户在线贸易额增长20%以上。预计到2024年底,可以帮扶个体工商户近3万家。
转型与创新
背靠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前店后厂”是义乌市场的重要特征,绝大部分的经营户,也习惯了坐等客户上门。不过,记者此次采访发现一些商户的新变化:从坐商变身为行商,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取暖转变,从输出产品转型为输出模式,从产品出海升级为品牌出海。
参加完今年义博会的首日开幕式后,经营户外用品生意的朱悦来,又马不停蹄地飞往广州,参加即将举行的一场行业展。
“大家都说内贸卷,其实外贸也一样卷。今年以来,为了出海拓展市场,我先后跑了俄罗斯、墨西哥和印尼等地。”朱悦来称,“较传统的外贸而言,我们现在的主动出击式外贸,二者经营模式完全不同。现在,为了拿订单,我们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市场调研,针对客户需要,进行产品构思和设计。然后拿着样品去跟客户谈,成功的概率相对较高。”
“价格低,并不代表质量差;有商标,并不代表有品牌。”在义乌市场从事卫浴产品的经营户陶菊英告诉记者,“相较欧美产品,我们的产品既有质量优势,更有价格优势。在这种背景之下,就需要锁定合适群体和目标客户,每个国家、每个区域都有高、中、低不同的客户之分。”
“譬如说,欧洲企业生产的水龙头,很多都是采用进口的铜材料作为原料,而我们国家是不锈钢生产大国,义乌企业一般用不锈钢作为原料,质量也一样很好,但价格便宜得多。较低的原料成本,再剔除掉一些无谓的包装,我们就能生产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做好自己的品牌。”
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陶菊英也在不断探索中。“以前,我们出海,主要是从产品的特色、质量、设计等着手,但是现在,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还要突出供应链优势和品牌联盟优势。”
据了解,2023年下半年,陶菊英根据调研情况,联合市场上的10家厨卫领域龙头企业,组成了“十体连心”联合体。“1年下来,我们已经走了17个国家。联合体的效果也非常显著,大家资源共享,都有订单收获。”
与陶菊英一样选择主动出击,在转型中加强品牌建设的,还有从事五金卫浴生意的刘军明。这些年,刘军明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良好口碑,公司旗下品牌“FIRMER”逐步升级为国际品牌,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取得了注册商标,并在38个国家设立了代理点。
他们的外贸拓展之路,只是义乌商品出海的一个缩影。金亚非对记者称,“现在,部分成长起来的义乌企业,出海拓展市场的欲望非常强烈。今年以来,我们已经先后组织了200余家企业,多批次出海,足迹遍及韩国、印尼、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地。”
铺路搭桥做好带路人
义乌市场的背后,带动了210万家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全国3200万名产业工人就业。为了繁荣市场,推动产业升级,近年来,义乌市场正在大力推动品牌出海计划。
“经过近40年的建设,义乌的小商品,早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金名片,很多外商也是慕名而来。这些外商不仅仅服务于本国的市场,也直接、间接从事转口贸易,将义乌小商品销往全球各地。”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义乌市场运营方,简称“商城集团”)首席战略官徐文君对记者称,“从这个层面来说,义乌小商品这个品牌,早已具备全球影响力,义乌市场的经营户们,也吃到了义乌小商品这个品牌出海的红利。”
对于义乌市场的经营户来说,怎样出海更有效果,收获更多?商城集团又在扮演怎样的角色?徐文君给出的答案是,一是铺路搭桥,二是做好带路人。
徐文君认为,品牌化、IP化,是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而目前,义乌市场的企业,还是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大部分企业尚不具备独立走出去的实力。所以,义乌经营户们出海过程中,需要带路人和铺路搭桥。
“在带领企业走出去之前,我们会事先与当地政府、商会等组织和团体进行资源对接,为后续企业在目的国开展业务做好铺垫。有组织地走出去,可以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从而在商务谈判中占据先机。”
商城集团于去年启动品牌出海计划,公司将围绕供应链服务打出组合拳,涉及“海外分市场、海外仓、海外站、海外展厅、海外展会”等多种模式。同时,针对全球各主要国家小商品产业进行细致分析,撰写“品牌出海国别报告”。
徐文君称,通过品牌出海,整合多方资源,集合一批有意愿、有实力和开拓精神的商家“抱团出海”,可以提升义乌小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也是中国制造产业高端化转型的有效尝试。
10月23日,义乌海关发布相关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义乌进出口总值4998.8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出口4410.9亿元,同比增长16.1%;进口587.9亿元,同比增长20.3%。
(责任编辑:董萍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更新于:2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