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理财 > 正文内容

2024/10月理财小结:同窗小聚老友记

2024-11-03 18:26综合理财

近期借着队友好哥们也是当年留学时期的活跃分子到硅谷出差的机会,组织了一次小规模同窗聚会,到场的有几位是博士毕业十多年后的首次重逢,其中也有我当年国内的本科校友和2011年初到美国东部时合租一年的室友夫妇,感慨良多特此记录一下

一个好消息是老板画的饼如期兑现,升职加薪,包裹首次超过半米。与去年相比整体加薪30%,其中底薪+8%,现金分红+1.7%,股票激励+71.5%含由于升职的一次性股权激励。

10月末家庭金融资产余额:$3,904,186,环比9月上涨$319,270 or +8.9%,2024年内涨幅$799,317 or +25.7%。美股由于众所周知的大选原因处于震荡时期,叠加了大公司的财报季,再加上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的可能影响美联储降息预期,但短期左右市场情绪的还是大选。最近两个月没有做资产调整,涨幅主要是来自于每周工资的定投和绩效分红激励的到账。11月队友的年终绩效结果下周公布,期待一下,当然还有大选结果开盲盒。

疫情后同在硅谷的同学线下聚会很少,主要原因也是大家目前所处的人生阶段,周末都是围着娃转,朋友圈的扩展也都是伴随娃在课外兴趣班、体育俱乐部和play date同学的家长。

周末的聚会只到了不到十位,但都是当年很聊得来的老友,基本都是跟队友2007年赴美读博的同窗。

同学W:

这次聚会的发起人和当年留学圈的活跃分子,他家LD也是我们家两口子本科小几届的校友,在同一所大学留学时认识,2012年博士毕业在学校办的婚礼。在美国东海岸辗转了几个城市,最终在东部偏内陆的二线城市安家。住着400+平米的大豪宅,两个漂亮的女儿上小学,如今是一家跨国企业的研发总监并负责海外业务扩展,空中飞人出差大陆、台湾和美东西海岸。W很有野心,在职读了MBA,还在疫情期间锁定极低利率投资了五六套房产出租,很有经济头脑。

人前光鲜的背后这次也透露了不为人知的心酸,那就是他母亲70出头前不久在国内老家离世。其实一年前他刚从国内探亲回来就接到电话,母亲有天突然晕倒后被查出脑部有恶性肿瘤,之后手术比较成功但病情复发,他过去一年多申请了常住大陆分公司远程办公陪伴母亲,公司也非常人性化地批准了,几乎每个季度让他回国出差加上远程办公一个多月并报销机票,最后今年暑期带着两个女儿全家回国算是见了他母亲最后一面。W已经把岳父母接到美国,开始办绿卡,国内少了一份牵挂,继续好好发展事业。

同学H:

我和队友的本科校友,读博跟着位非常严苛的大牛美国院士老板,拖了他6年半才毕业,是在场同期入学答辩最晚的。H是来了硅谷之后才结识的他家LD,一位漂亮的四川妹子,也是博士毕业后在一家大厂。我们都笑他是转运否极泰来,能找到个这么好的LP。他自己所在的行业也处于风口,在一家中型上市公司今年刚升了技术总监。在硅谷核心区两套大house,疫情后买的这一套还是顶尖的学区房价值$3M+。

H提到工作和房贷的压力还是不小,经常需要晚上跟国内开会,目前两口子收入很高,但未来变数也大。他的娃也是年龄最小的,刚上幼儿园语言发育有些滞后,身体也比较弱小,已经开始了一些干预治疗。买这个学区房也是为了娃,觉得娃先天条件可能不好,以后一路读公立升学压力小一些,对娃也更宽容些。

同学N和B夫妻:

N是本科Top 2毕业的,性格开朗很豪爽的北方女生,和B是留学期间认识,两人博士同年毕业后结婚,队友和我还是她们两口子的证婚人。B跟队友曾经是同实验室,印象中他是个很聪明,搞学术转方向换过老板不怎么上心也能按时出活毕业。B比较早做到了一家硅谷中型上市公司的中层,但最近几年风口变了,公司发展得一般,自己也不想跳出舒适圈了。

N一毕业后就进了家养老型公司,负责美国的基础设施服务,所以竟然还有传说中的工会,意味着不能随便裁人。虽然钱不多,但可以在家远程上班,稳定性堪比国内gwy。她开了个玩笑说,她组里有位大妈60多准备退休了,找了个人准备接手她的工作,结果还没等这位大妈退休,接手她工作的那个人竟然先提出主动退休了。

她们家坦言两个儿子的教育准备躺平了,两口子收入在硅谷不算高没办法跟双码工比,目前住的二线学区大house挺满意,买顶尖学区房压力太大也不想内卷,俩娃都送顶尖私立高中送不起(顶私一年光学费$6.3万刀),准备初中读完私立就回公立读高中。

同学L和T夫妻:

T是队友的前室友,博士毕业后也是辗转了几个城市最后还是回到了加州,主要是工作机会多。L是当年放弃了某火坑专业博士,转码工拿了硕士学位就去工作了。他们家有两个可爱的女儿,跟我儿子还处得不错,两家一起出去旅游过两次。

目前他们家遇到点小挫折,正在搬家租房,因为一直远程在家上班的L不幸几个月前被裁了,在离他们家车程两小时的地方找了份新工作上岸,而搬家租房后T正好也能结束远程办公。总之,他们家两口子对收入不太满意,一直觉得不适合来房价物价太高的硅谷安家,以后可能经济好些会考虑换个州定下来。

同学C和H夫妻

H也是我们本科校友,一位很知性温柔的女生。C和H是在新加坡留学相识结婚后再申请来美国读博士的。C博士毕业后一直在几家创业公司跳槽,可能运气差了点,目前还没一家呆到上市。H以家庭照顾俩男娃为重心,目前在家远程上班。

他们家两个男娃感觉也不想卷,读的公立,一直在搞各种体育,C说他差不多平均每天开车3小时,一方面是工作距离比较远,单程40分钟,一方面是得每天提前下班送俩个儿子到各自俱乐部训练。H已经把父母接到美国办好绿卡了,算是一群人里最早把父母安顿好的。

同学F:

再提一下大家开场就聊到的海归F,正好今年暑假回国回母校跟队友也见过他。F是Top 2的本科,跟队友同年赴美读博相识,同年毕业后在工业界工作了两年一心想海归,就拿了“青千回我母校任教了,目前也是教授博导头顶一堆人才计划帽子,娶的漂亮LP也是同系小几届的副教授。比较意外的是,F同学年初的时候抑郁了,把同实验室毕业的几个在美国的师兄弟挨个骚扰了一遍每天发牢骚发长文,大体是一些看不惯的学术不端等问题,释放情绪。回想起暑假聊天时,他隐约也提到一些评帽子的乱象,当时没太在意他有啥不对劲,真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呆在象牙塔持有平常心也不易。

总体聊完的感受就是,年过不惑的大家毕业十几年虽还没有大富大贵,但在各自的领域都已游刃有余,事业还有上升空间,虽处不同行业但职业危机貌似被谈论得比较少。如何平衡好给父母养老和育儿成了大家现阶段最大的挑战,也是最关心的话题。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家两口子现阶段有份还收入不错的稳定工作、双方父母康健、一个省心的自推娃,不过听了W同学过去一年陪伴母亲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经历,我们也要开始做好心理建设和拥抱平常心接受人生无常的现实,如《阿甘正传里提到的“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

更新于:20天前